遼寧省地質局中心實驗室,1966年曾對營口后仙峪硼礦手選后的中礦進行過浮選法選別的研究。
試驗用的樣品采自后仙峪礦區一號礦體。采出原礦的品位為B2O315.11%,經破碎(破碎機)到150-200毫米手選后,獲得含B2O329.4%的“手選精礦”,回收率為72.0%;丟棄的廢石含B2O30.62%,硼損失率為0.8%。手選后剩下的中礦,產率在40%左右,含B2O37-8%,即為試驗研究的“浮選給礦”。
這部分浮選給礦的礦物中含硼礦物硼鎂石的構造,以致密塊狀為主,結構以纖維狀為主。硼鎂石與矽鎂石共生關系密切,與蛇紋石、金云母、碳酸鹽礦物次之。其連生特性為:硼鎂石呈網脈狀、與矽鎂石之間共生關系較密切,脈壁較為平直,易于解離,呈這種接觸關系的約占60-65%;硼鎂石呈較平直的港灣狀與金云母接觸,邊緣規則,易于解離,呈這種接觸關系的約占10%;硼鎂石呈不連續脈狀與蛇紋石接觸,邊緣平直,局部也見鋸齒狀,呈這種接觸關系的占10-15%;硼鎂石呈網脈狀分布于蛇紋石中,大約占5%。
工藝控制條件為:給礦粒度3-0毫米;一段磨礦(球磨機)細度-200目占40%,分級溢流濃度25%;二段磨礦細度-200目占75%,分級(分級機)溢流濃度14%。浮選礦漿PH值6.5-7.0,浮選溫度40℃左右。
更多關于后仙峪硼礦的選礦工藝及其選礦方法,您可登陸http://www.qz10086.cn查詢或撥打18239939952了解。